知世故,而不世故,才是真正的成熟

知世故,而不世故,才是真正的成熟

 

15577587004523.jpg

人生就像一場遊戲,在中國傳承上千年的「人情世故」便是遊戲規則。不懂人情世故,就會舉步維艱;太過於世故,也未必能快樂。知世故而不世故,悟透人性的本質和社會的真相,才能讓自己快樂!

 

所以,魯迅說:「人世間真是難處的地方,說一個人「不通世故」,固然不是好話,但說他「深於世故」也不是好話。」

 

15577587003549.jpg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 

在表面距離越來越近,實質卻愈發疏離的現代社會,許多人開始在生活中不知所措。其實生活從來就不是非黑即白的二元論,懂世故與不願意世故兩者不能混為一談,但卻可以保持一種進退有度的微妙平衡,或許這就是非黑非白的「灰度」。

 

和人相處,分寸感很重要,真誠很重要。

 

得體,是保持恰當的距離感,既不交淺言深,也不諱莫如深,讓別人清晰了解你的界限和距離,知世故而不世故,沒什麼不好。

 

1557758701310.jpg

 

相信你身邊一定會有這樣的人存在,他們自己不努力,還貶低別人的努力;他們自己窮,就見不得別人過得好;他們自己不夠漂亮,帥氣,就去攻擊別人是綠茶婊,娘炮;他們自己不去獻愛心,就說別人做公益慈善是為了名利……或許現下看來你會覺得這樣的人實在不可理喻,但仔細一想你一個不留心就會失足成為這樣的人。一個不懂得人情世故的人,是很容易遭到別人討厭的!

 

一個人越是缺什麼就越是不希望別人擁有什麼,一個人越是缺什麼就越是會想要去炫耀什麼。他們仇富,仇道德,仇自己所沒有能擁有的一切。彷彿別人拉升了人均薪資,拉升了道德水準會越發地凸顯出自己的貧窮,自己的卑鄙,這個時候他們就想著我要把你們拉回貧窮,拉回他們的道德標準內。你看,我們都是一個樣,一樣的窮,一樣的不高尚,誰都不要裝善良,清高。這樣的人,因自己的「不通世故」,只能一直活在痛苦之中。

 

1557758701956.jpg

「知世故」使得自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進退有度,不因死板而顯得毫無生趣,更不因稜角過於鋒利而四處樹敵;而「不世故」則讓自己在魚龍混雜的社會中不摒棄初心,不曲意迎合,心存善念,恪守原則。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 

這個世界,你用冷眼看,滿眼「不是」;

你用熱眼看,處處皆是「是」;

你用常眼看去,不過如此;

你用辯證思維看,有「是」,有「不是」。

所以,人生需要「合適的灰度」看世界,才能讓自己真正的快樂。

知世故而不世故,就是「合適的灰度」。

15577587012652.jpg

一千多年前,蘇軾被貶黃州,與泗州友人劉倩叔共游南山。友以蓼菜、新筍等野菜相待,蘇軾品嘗后,舉箸慨嘆:「人間有味是清歡。

 

蘇軾一生坎坷波折,仕途幾起幾落,在嘗盡人生五味之後,他終於悟得——人間有味是清歡。清歡之所以好,是因為它對生活的超逸,不講究物質的條件,只講究心靈的品味。

 

從此,不管是被捕入獄,還是流放貶謫,蘇軾始終保持了一種近乎天真的不合時宜。

 

他在舉目四望窮途末路的情況下,依然提筆賦詩,依然笑燉紅燒肉,依然閑坐江邊釣河豚……

 

「竹杖芒鞋輕勝馬,誰怕?一蓑煙雨任平生。」

 

歷盡各種事故與世故后,蘇軾終於成熟了。就像樹上的蘋果,經歷最冰冷的冰雹后,開始散發自己的獨特香味。

15577587023894.jpg

那香味就是余秋雨在《蘇東坡突圍》中所說的:

 

「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,

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,

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顏觀色的從容,

一種終於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,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,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,

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,一種並不陡峭的高度。

 

勃鬱的豪情發過了酵,尖利的山風收住了勁,湍急的細流匯成了湖。」

1557758703712.jpg

知世故而不世故,不是遠離塵世喧囂,而是在心裡修籬種菊。知世故而不世故的人能獲得更多快樂,因為他達到了「看山還是山,看水還是水」的第三種境界。人間悲喜本是常態,保持內心的愉悅才能讓幸福感駐足。做一個知世故而不世故的聰慧之人,是一場漫長的人生修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