它被稱為「葯中之王」,用水泡著喝,補心益肺,解百毒,止咳平喘

張仲景在《傷寒,雜病論》中記載了 265個處方,其中它就佔到了154個。南北朝時, 名醫陶弘景稱它為:「眾葯之王」。

因其藥力深厚,還被人稱為藥材界的「國老」,它就是「甘草」,它被稱為「葯中之王」,能補心益肺,解百毒,許多人卻把它當柴燒。

15518312344884.jpeg

甘草是一種對人體非常有用的中藥,所以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被用到的機會也比較多。甘草可以用來治療氣虛,對那些經常患有心悸疾病的患者非常有用。

可以治療咽喉腫痛,化痰止咳。它還有清熱解毒,抗菌消炎的功效。對於腹痛、胃痛都有很好的緩解功效。

李時珍在《本草綱目》中,對甘草進行了經典性的總結。甘草以根莖入葯,既能調和諸葯,又能補氣和中、瀉火解毒、強筋健 骨,主治脾胃虛弱、咳嗽多痰、咽痛、癰疽腫痛、小兒胎毒等症。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學者研究還發現,甘草能起抗潰瘍、抗炎症、降血壓、中樞抑制、鎮疼甚至抗腫瘤的作用,南朝醫學家陶弘景把它稱為「葯中之王」。

15518312349877.jpeg

在古代,很多人不認識甘草,也不知道它的功效,有很多人會把採回來的的甘草用來燒柴,直到有一位郎中夫人,誤打誤撞發現了甘草后,才被人們所熟知。

中醫認為甘草用水泡著喝,有補脾益氣,清熱解毒,祛痰止咳,緩急止痛,調和諸葯,止咳平喘的功效,

對於脾胃不好,渾身乏力,胸悶,咳嗽的人來說,甘草泡茶就是必備的良藥。

甘草的主要功效在中醫認為,能夠起到調節身體的作用。甘草泡茶時,要用適量的溫水泡,這樣他的效果才能發揮到最大。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甘草經過特殊工藝製作成炙甘草后,還是補心,補血的良藥,甘草與其它藥材配伍,有很多,很好的作用。

15518312347356.jpeg

另外用甘草與其它藥材配伍也還能發揮更多的作用,其中比較著名的有

甘草與生薑,人蔘等配伍,緩解心律不齊

炙甘草湯,出自東漢張仲景《傷寒論》辨太陽病脈證並治第177條:「傷寒,脈結代,心動悸,炙甘草湯主之。」炙甘草湯方:「甘草四兩(炙),生薑三兩(切),人蔘二兩,生地黃一斤,桂枝三兩(去皮),阿膠二兩,麥門冬半升(去心),麻仁半升,大棗三十枚(擘)。上九味,以清酒七升,水八升,先煮八味取三升,去滓,納膠烊消盡,溫服一升,日三服。一名復脈湯。」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15518312349069.jpeg

現代認為,炙甘草湯,心臟瓣膜症、心律不整、心內膜炎、貧血、交感神經緊張症、高血壓、甲狀腺機能亢進症有很好的功效。

甘草與最簡單的,浮小麥,與大棗組成的甘麥大棗湯,緩解失眠。

甘麥大棗湯為漢代《金匱要略》方,由甘草、小麥、大棗三味組成,能治療婦人臟躁,喜悲傷欲哭,像如神靈所作,數欠伸(打呵欠)。因其成方年代久遠,組方簡單,葯不似葯,有些人對其功效存疑。

國醫大師鄧鐵濤認為它是一張驗、便、廉的好方子,根據臨床經驗,此方不僅治婦人臟躁,男、女、老、少(如小孩夜啼)用之對證都有效。

15518312358562.jpeg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麥大棗湯有養心安神,補脾和中之療效,主治心神不寧,失眠,婦女臟躁,煩躁不安,精神抑鬱,悲傷欲哭。

現代醫學研究還發現,甘麥大棗湯另有鎮靜、催眠、抗驚厥作用,可調整神經活動,能緩和神經緊張。

甘草與乾薑,組成,甘草與乾薑湯,對於虛寒型「肺痿」咳嗽有很好功效。

甘草乾薑湯見載於《傷寒論》及《金匱要略》,兩處所載劑量一致,均為炙甘草4兩、乾薑2兩。

在《傷寒論》第29條,本方用於治療傷寒挾虛誤汗,致陰陽兩傷者,急用本方辛甘化陽,先復中焦陽氣。

在《金匱要略·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第七》篇中,用本方治療虛寒肺痿。

15518312354724.jpeg

一花一世界,一葉一菩提,一顆小甘草,中藥好幫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