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0歲老小孩!醫師照顧失智母7年「反過來當媽媽」:看到我就笑 相處大忌「別老問我是誰」正向看待:其實很可愛

大家對失智症病患的印象是什麼呢?容易忘東忘西、講話內容總是重複、需要人照顧、沒有自理能力…如果家中有這樣的長輩,會不會覺得他們很難相處?大林慈濟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曹汶龍、有著不一樣的想法,多年來與自己的失智母親同住,分享各種母子生活影片,母子倆總是樂呵呵的,究竟他有什麼「照顧秘訣」呢?

圖片來源:元氣網


曹汶龍現年71歲,是一名神經科醫師,對於診治失智症本就有豐富經驗,7年多前,她發現母親罹患失智症後,便堅持親自照顧!他認為,照顧患者需要把對方當作小孩,「就像在跟孩子玩,母親感受不到壓力,看到我就會有笑容。」當母親笑口常開,照顧者的負擔便減輕不少,曹汶龍也樂於成為「母親的母親」,就像在照顧一個「老小孩」。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圖片來源:元氣網


曹汶龍強調,要特別注意患者的內心感受,很多患者情緒激動,往往是因為他們覺得「被忽視」,或是對周遭環境有不安全感,因此曹汶龍把母親的房間、設計成大片落地窗,自然採光良好,母親能在房內看到家中其他人的活動,「失智的老人,住的地方若能讓視野『通透』,心中就會開朗,自然就能笑口常開。」

圖片來源:元氣網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
許多人在面對失智長輩時,只知道對方缺失記憶,所以一見面就問:「你知道我是誰嗎?」其實,失智是大腦退化的病症,就算旁人不斷用問題刺激,他們也不會因此而回想起來,反而增加他們的自卑感,糾正失智者的記憶,也只會讓他們感覺「被否定」,徒增挫折感罷了。


曹汶龍建議,照顧者要學會「轉念」,與其指責失智者忘記7分,不如鼓勵他還記得3分,並且和這3分記憶互動,「遺忘的人事不需再執著,還記得的,就值得歡喜面對。」他表示,每天早上母親都會吃一個蛋,用她習慣的生活事件去執行,讓她覺得還是個有用的人。曹汶龍從媽媽記得的生活細節和他互動,讓母親每天都開開心心。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

患者退化過程就像是「生命逆轉」,成年人的心智不會直接退為「嬰兒」,「我們要在不同的階段,陪他過那個階段的生活,嚴重的話,頂多就像小孩,就用小孩的玩法。」曹媽媽如今已90歲高齡,卻像他的「小孫子」常會說出不符現實的話,還會前言不搭後語,例如:把兒子當作先生,講話口氣很差,這時不用對患者認真,「就用演戲的方法,把自己當導演,配合扮演角色。」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
曹汶龍不認為照顧患者是苦差事,反而覺得感恩,「其實失智很可愛,要懂得他在想什麼。」看著母親,就像看到更老之後的自己,曹汶龍心中沒有退休年齡,現在依然盡心診治各地需要他的患者,也對未來充滿希望。



以上圖片來源:曹汶龍臉書


照顧他人本來就操心又費力,曹汶龍醫師真是好體力,希望醫師保重身體!也祝福曹媽媽身心安泰、天天快樂!